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中学是成都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完全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1.64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 万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 1900 余人,44个教学班,教职工人数 201人,其中专任教师16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51人,占31%;正高级教师1人,省市特级教师5人,市学科带头人2人;高级职称41人,中级68人,中高级职称占66%,离退休教师112人。
学校前身为四川省立第一中学(1913年成立),1935年转址到现校址办学并更名为“四川省立成都中学”。2002年成都市政府、教育局引进北京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品牌,将原成都二中改制而成为一所全新的民办中学,2022年7月学校由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转设为公办学校,恢复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中学校名。百年耕耘,学校培养出了众多优秀学子: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李硕勋烈士,戏剧大家阳翰笙先生,古音韵学大师、现代语言学家赵振铎教授,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科学大师黄汲清,2017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闵恩泽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现北师大地学部主任刘昌明院士,中国火箭发动机专家、国防科技大学原校长陈启智先生,中科院院士、中国量子光学专家彭堃墀先生等……
学校秉承“行健立诚”的百年文脉,形成了以“弘毅”为文化核心的校魂,“明德、博学、尚美、拓新”的校训和“包容产生和谐,学习推动创新,学术引领发展,卓越成就未来”的学校精神。学校始终坚持文化办学的方向,坚持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中心,坚持“教育就是服务”的思想,坚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坚持“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五个坚持”作为办学的核心理念,培养“理想远大、身心健美、智识卓越、知行统一”的弘毅学子。
近年来,学校高位发展,取得了“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丰硕办学成果,呈现出名师云集、特色鲜明、校风优良、全面发展、成绩显著的良好局面。更以精致的校园文化、精细的学校管理、精心的教育服务、精彩的校园生活赢得了成都市教育界和广大市民的广泛赞誉,是老百姓身边的优质名校。
学校2007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先后被评为“成都市校风示范学校”、“成都市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成都市新优质学校”、“ 成都市首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 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市两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省、市两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 四川省书法教育特色学校”、“ 成都市特色高中建设学校”、“首批省、市两级文明校园”,“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2020年被成都市委、市政府授予“成都市模范单位”荣誉称号。自2008年起连续获得成都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表彰奖。
招生计划 | 查看全部 |
---|
结构合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63人,平均年龄38.7岁,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109人,占比67%,研究生学历占比31%。多位教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等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和国内顶尖高校。
名师聚集:学校现有中小学正高级教师3人,省市特级教师、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11人,市优青、市新秀14人,市级名师工作室1个,四川省名团干工作室1个。2022年,物理、政治学科评为成都市第一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学科实验基地。
名师培养工程:学校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最重要的平台,促使救师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全过程中深刻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深化对学科规律和育人功能的认识,激发教育潜能,提升教育能力,并以此反哺学校课程建设,实现专家助校、培养名师、造就名生、创建名校的发展之路。在实践新课程的实践中,学校提倡新、老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通过“老带新、新促老”实现新老教师共同跨越,共同成长。
师德高尚:在连续几年的行风评议中,每次向家长发放的400份《成都市教育局系统行风状况征询意见表》,统计结果认为我校教师教学质量好和较好的都占到96%以上;认为我校教师遵守职业道德各方面表现好的达到了97%以上。
衡量一所学校好不好,主要不是看它的占地面积、高楼大厦,也不是先进仪器之类,而是它在多大程度上吸引、凝聚最优秀的老师,能在多大程度上培养出优秀的老师。人力资源是学校最核心的资源,是学校的核心发展力,是办好学校的关键。从一所学校走出来的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精神特质、专业精神和专业水平,代表着这所学校今天的水平和未来的高度。我们致力于建设一所学习型学校,鼓励教师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创建教师的“职业化”生活方式进而形成学校的特色与传统。我校高度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一直坚持以培养优秀青年教师为目标的“名师培养工程”战略,深化“抓名师就是抓教育质量,就是培育优质教育资源”的理念,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